vol.299 厂长来了:办公协作的产品进化论

这些年,尤其疫情前后,我们看到了不少办公协作工具问世。非常有意思的是,大家采用的切入点都各不相同,都希望在某个价值点上获得企业的青睐:有的从管理入手、有的从社交入手、有的则是通过提供更好的音视频协作能力入手。

而所谓办公协作,真的是“拉个群”、“开个视频会议”那么简单么?办公协作产品对企业带来的帮助仅会限于解决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问题么?飞书有自己的产品价值观要跟大家来分享 …

您将在本期节目中听到以下内容:

从电子邮件到在线办公,企业协作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沟通与协作之间的壁垒和需求
数字原生的第三代协作工具
基于消息的协作与基于娱乐的消息
第三代协作工具的“可搜索性”、“可分享性”要素
飞书从零到一的产品历程
第一批用户都是什么样的企业?
解决老板的需求,还是为管理效率服务?
控制权限,还是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
那些因为飞书取消了办公室的企业
原生远程协作与在线办公的差别
为什么要在视频会议中加上虚拟头像和字幕?
飞书的应用生态布局
飞书是怎样搜集用户反馈的?
企业要不要在协作工具上“造轮子”?
自雇与受雇,其实是管理边界的问题
企业协作工具的未来

组织进化论

点击这里收听

嘉宾介绍

谢欣,现任字节跳动副总裁,负责内部工具和系统,致力于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促进公司发展。飞书是由谢欣主导研发、推出的重要产品之一。谢欣于2014年加入字节跳动,此前,谢欣曾在微软、百度和酷讯任职。在酷讯期间,谢欣担任副总裁一职,从产品研发、战略决策到公司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洞见。

吴海燕,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负责投资业务和基金管理工作,并牵头负责企业软件和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主导投资了同盾科技、老虎证券、二维火、PingCAP、TigerGraph、小满科技、Wish、什么值得买、下厨房、每日优鲜等公司。

Zara,飞书产品市场经理,飞书旗下播客《组织进化论》主播,曾就职于GGV纪源资本,毕业于哈佛大学。

制作团队

主播 / 朱峰
嘉宾 / 谢欣、吴海燕、Zara
后期 / 朱峰
产品统筹 / bobo
联合制作 / 飞书、华创资本

赞助我们

津津乐道已开通会员系统,登录爱发电加入津津乐道会员,可收到不定期更新的节目扩展内容、片花、未公开发布的节目等,还可以参与我们的付费听友群和线下聚会

点击这里可以开始赞助

关于津津乐道播客网络

津津乐道播客网络是由各领域达人联手制作的多档高质量播客,分享经验、传播体验。每周日早八点,我们一起用耳朵体验世界

vol.299 厂长来了:办公协作的产品进化论 1

版权声明

除非特别说明,收录、引用、转载本站内容必须遵循津津乐道播客网络的版权声明要求,如有异议需首先与我们联系,否则我们视为您已同意了版权声明。

查看转录文本隐藏转录文本

<strong>以下转录文本是由飞书妙记自动转录而成,未经过人工校对</strong>

<hr />

各位听友大家好,这里是我们的厂长来了,这期常常来了,也是我们和华盛资本联合制作的第二季节目的第一期。今天我们厉害了,我们请来几位大咖,那我们各位嘉宾可以自我介绍一下。从谢欣开始。

OK,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谢欣,来自字节跳动,负责飞书等产品。

如果前段时间,大家在听了这个飞书的大会,那我们可以看到谢欣的在大会上的发言,相信大家对他应该有一个有形的认知。是吧,大家可以看到它。然后我们第二位嘉宾海燕老师来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华创资本吴海燕,我们从 2014 年第一期基金开始,就一直在投其软件和前沿科技。我本人是华创企业软件投资的负责人。

来杀了。大家好,我是zara,大家平时熟知的麦知道的那个渣渣。对,然后我现在是在飞书团队。然后其实飞书也有一个自己的播客节目,叫组织进化论,非常欢迎大家去听一下。

对,大家可以去订阅,我会把这期的节目的链接放在我们的 shone out 里面,对。

这个节目上我们会讲一些跟这个管理、组织、办公等等一些职场相关的话题。然后也会分享一些我们对于效率管理等的思考,欢迎大家去了解一下。

然后组织进化论,现在已经开始第二季了,是吧,大家可能已经听出来了,我们今天可能想要跟大家聊一聊办公协作的这个产品进化论。

对。

其实提到办公写作。我不知道各位嘉宾有什么样的想法。其实我总觉得,在整个的办公协作工具里面,其实大家每年都在提。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我相信大家每年都在提,可能一开始是邮件,甚至是电话,后来慢慢的进化,一直到今天,我们有更好的这些写作工具,它可能会把IM 、文档等等东西,我们联合饿集合在一起来替这样一个协同能力,可以从海燕老师开始聊。是不是可以给大家聊一聊,你们在使用这个整个协作工具当中。有什么样的一个迭代的历程,或者,又怎么样一个心路历程呢?

我先从这个个人的感受说起。再说说我们整个这个机构用协作系统的一个过程。首先,我想对于一些整理控或者说有洁癖的人来讲,就是把工具用好,就是一个必须。这样的人,通常比如说她对于这个在在个人和家庭生活里面,他对时间管理一般都特别感兴趣。然后,甚至对于衣橱整理也会特别感兴趣。那这样的人的话,他就会老是琢磨着,我怎么在工作里面才能更有效地把工具用好,把工作做好。大概是这样的这个需求的一个逻辑顺序。然后对投资行业来讲,就是我们作为一家早期投资机构,我们经常打比方说华创的工作就是海选,不像这个中晚期的投资机构,他们是比如说就跟这个超女大赛里面,我们是属于这个从选秀,万人海选我们这个要件,可能就是十分钟过一个那种,那个老师,老师们坐在那里,海选。中后期的投资人,很可能是比如说把墙出来之后,百强进十强对吧?或者是强劲,这个前三间的公司比较多。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见到可能是这个大部分公司,可能这个投资机构可能都没见过的。

一些创始人特别多的每天的信息量。那这个很大的信息量,怎么有效的管理好这个。对于有整理 P 的机构或者个人来讲,他就特别希望这些信息那个能更好的能有一个这个这个系统或者有一个方式,那么它这个管理起来。信息管理好的话,那个其实,如果有足够多的有效信息的话,这个投资决策就相对比较好做,否则的话就会比较让人抓狂。对吧,这些信息都没有管理好,这投资的怎么做?所以这也是我们团队从当时一四年这个基金建立的时候,我们就试图,能有一些更有效的工具,把每天的这个所有我们所见的、更大的这个创业者、创业公司、行业信息、行业八卦,能更有效地管理起来,去做这个,去帮助我们去做好投资决策。大概这么一诉求。所以,我们在这个历史上,我们最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应该是把这个协作系统用得最好的。中国的 VC 机构,没有之一。

这违反广告法吗?对。当时是在 14 年的时候,你们是用怎么样一个方法来组织这些信息的。

我们当时也先是从个人工具到协作工具的一个过程。我们也看了一下同事们最常用的工具是什么?大家当时对印象笔记应该是投团队里面,大家用他这个个人整理自己的笔记,资料了,个人资料的整理相当于是个人的网上的网络文件夹,这样的一个方式。

这个在它更偏重于资料的整理。

然后个人信息,可以跨终端的在线上先整理起来,大家在发邮件,去交换信息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这是我最初代的工具。所以我们因为看到大家都在用这个印象笔记,我们说行,咱搞一个企业版,这样的话,大家是不是就可以有协同能力的了。对大家有公共空间,有一些互相协同的能力了。这个是我们最早的时候用的这个工具。

张,让你之前也是在投资机构工作。对,那你当时的这个体验是什么呢?

当时的体验就是我们是非常因为是在美国的基金,所以其实使用邮件是特别重的。就是基本上 i am 用得很少。

主要都是,邮件飞来飞去呗。对,也会用邮件来。

然后也有一些同事直接把邮件当 IM 用,比如说发一句很短的话。

对。那个我觉得就是在外企里面特别流行这种玩法。如果我说办公工具的这个迭代的话,我觉得第一代可能就是你说的电子邮件会比较多。当然在同期,可能电话也会比较电话的沟通。我记得那阵儿,外企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以外,就是一个分机是吧,电话的沟通会比较多,其他的就没有了。对。

然后我还觉得有一个很大区别,因为我之前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然后国外大家是很有用。日历管理日程的习惯,就是日程管理,在西方是非常普遍了,就我跟你要开个会,我一定要提前几天去 book 你的这个日历,然后用邮件发一个会议要。

日常。对,这个其实也是蛮大的,在国内,大家没有这个细节。对。

但是在国内,好像大家都说你来了再找我就行,或者就是我们现在电话一下,就很少有这个提前预约的习惯。然后包括大家,就是真正把日历用起来的企业,是非常少的。

但后来就有了这个 stark g 这类的这种 IM 工具。对,他介入了。他其实是在协作与那个信息的互动之间的事。对。我们曾经也入过这样的工具,但是我们又觉得这样的工具可能又过于单薄,它其实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它解决了,就是刚才你说的把邮件当成 M 用的这样一个需求的痛点。因为很多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短的沟通,或者是他放一些富文本的内容也是没有问题的。它的它提供了一个存档能力。实际上我觉得他那个东西可能是从 LC 等等这些东西来的,但是发现不够。那后来又有很多人做了这种网盘,他解决了这个内容的存储的系统的问题,包括在线文档等等这些问题。但是后来我们觉得,这些东西会不会说。

有一些个劣势,就是大部分企业都是聊天,一套东西文档,另一套东西日常又是一套邮件,又是一个,就是全都是飞书。

就每个人要注册 55 个账号,然后最头疼的是 HR 那边,然后不仅入职的时候要开无数帐号,离职的时候我还要关无数个账号,一个都不能忘。对。

然后你换一个电脑,所有东西重装一遍,然后所有的信息都要重新再考一遍。

对没错,我知道谢欣是技术出身。

是的。

对,那你从一个技术人员或者一个产品的管理者的角度,怎么去看这件事情呢?就是办公协作工具的这样一个演进的历史。

其实从我这边做协同来讲的话,我觉得协作软件如果简单给才先分类的话,可以分成沟通和创作。对沟通,比如我们说的这些 M 这些东西创作。比如说 word 这些东西。对,其实我们感觉就是每一个他都有很明显这种时代变迁。比如说刚才谈到word,对,我们觉得如果从创作来讲的话,就是我们可以认为第一代的这种操作产品可以认为是 word 对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用写。然后第二代最典型的就是 google doc, google doc 简单说就是一个具有协同功能的味的。

对,这个当大家可以共同来编辑一个文档。对。

就是很多人可以一起编辑,而且它只有一个版本,所以这个版本上也没有问题,解决你刚才说的这个困难。而且在安全性上,也很可控。这个我们认为可以算第二代。然后在第三代,当时我自己做飞书,所以我们把它归到了飞书,文档,归到了第三代。而之余,第二代的一个特点是什么?第二代你编辑完了,最终那个东西基本上就是个word。但是 word 最早是干吗的呢?它是一个在电脑上来解决打自己需求的东西,所以他还是为了把这个东西印出来,印出来。对,但是事实上,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印出来呢?我们认为越是接近数字时代的东西,就是数字的这些东西发挥得越好,他越印不出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 word 是可以打印出来,基本无损,但是如果你里面带有音频,你就没法打印。如果一个视频,比如说举例来讲,我们现在这个种短视频,抖音等等短视频你就更难打印。如果你这样,只能打印几个关键帧。但是在更数字化的东西是什么游戏?游戏,你是完全没有办法打印了。

对,所以就是越往数字化的东西,你其实越离那个纸质的这种纸质的 coffee 就离得很远。数字化,它能够有很多纸质的、不能用的功能。比如说数字化,你可以在上面评论,然后你可以在上面点击,就是比如说飞书文档里边就写了个人名,比如说张三,你就可以直接点这个张三,去给他发消息。对,你也可以在里面操作,比如说投票,你可以点赞等等,这些都是 google doc 这个第二代做不到的。所以从创作工具我感觉是这样。如果从沟通来讲的话,最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把认为最早的第一代算电子邮件的话,那第二代如果在中国来讲,这个中外确实习惯还不太一样。

差异还是蛮大的,动不动拉个群,对。

对中国,大家最喜欢用的是微信,就是生活中的am。然后但是生活中的爱就是生活中的爱慕她毕竟不是给工作准备的。所以再往下的话,我们认为就是真正为工作打造的这种基于消息的沟通工具了。对,我们可以把它认为算是第三代。

那你觉得基于消息的沟通工具和微信等等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娱乐用的M 。可以叫做用娱乐用地M,它有什么样本质的不同。

就是和生活中的区别来讲,工作是比较认真的。然后生活中的消息。说实话,你有的东西就没看到。对,我们举个很简单的默认值设定的不同,但是微信射不了默认值。就比如说你进到一个群,如果这个群里有 30 条你未读的消息,微信默认是看最后一条。对,他就是说你看到你这一条,你退出什么你就结束了,你这个就没有那个未读标识了。但是飞书默认是在最前面那条是就是我们下面有个角说还有多少条。对,我们默认是觉得这些消息你都需要看,当然你也可以改设置。你说这个群其实是比较偏娱乐的,你改成跟微信那样也可以,我就默认值是很影响的。这个设计的很影响的用户的使用的。

海燕老师,因为是在做投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知道你们在这些年头了很多为企业服务的赚钱。是的,对,那么在协同角度,有没有相应的这种投资的布局。

也有的,我们投过一个文档的协同工具,叫石墨文档,其实飞书也是股东之一。然后另外的话,我们还投过一个研发人员的协同的工具,叫 ones 叫万事。对,是在这个研发人员。比如说一个企业有大概几十个上百个研发人员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怎么更好地更有效地去做这样的一个工具,是协同开发人员的,对,是工程师用的工具。

那你怎么看办公协同软件的分大呢?

从我们自己的经历来讲的话,我刚才提到,我们最早可能尝试了像印象笔记这样的这个其实个人端其实非常好用,但实际上它的企业版本就是这个企业协同的工具,实际上不太好用。就是刚才那个谢欣提到的很多功能,就是比如说涉及到这个,大家共同在一个文档上去去工作,比如说有些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在公堂上去完成,没办法留下这个编辑和修改的痕迹。没办法,这个同步的去沟通什么的。这些问题的话可能都是我们认为如果这个印象笔记是我们用的第一代的协同工具。那再往后走的话,我们自己也上了其他的这个协同工具。那我们自己来看好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体会而言,就是,既然我们号称是用的,这个最好的。我们体会而言的话。对我们来讲,就第一个,我们本身对于信息的安全性可能是比较在意的,这个安全性。倒不是说我们担心信息泄露之后有多么的严重的问题,可能作为我们这样的机构不太担心,但是我们希望就是这个我们用的这个给我们提供这个工具的公司,它的生命周期能长一点,比如我们用起来了,它不见了对吧。

这个对全数据,怎么也在选择这个协同工具的时候,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记得我们当时选用,咱就不提名字,选用了一个协同工具的时候,其实我问她们销售人员的依据,就是你们拿了几轮签了。对,因为我要确保它最起码比我活得久。

对,要不然你会担心万一用着用。正好,公司消失怎么办?这是一个可能大家用这些系统的隐忧。然后第二的话刚才也提到,就是实际上把系统用好之后,我们实际上不需要再把很多东西打印出来了。那那这个这个数据以数据的方式,从在线上其实最大的一个好处,我们自己的好处叫做证明他 searchable 就是可可可搜索可搜索。对,这样的话那个其实大家不需要再用脑子去记很多事情了,反正用到任何信息,你通过这个搜索搜索就可以找到,然后能找到相应的信息。在你的系统里,有过去的记录是什么?来龙去脉是什么能看的到。所以 stability 就是我们创造一个词叫它搜索的性能或者搜索的易用性可能也是对我们来讲是挺关键的一个事儿。那我们也是觉得后一代的,我们后来这个用了时间比较长的,用了 5 年的一个工具,那在这一点上,也比第一代的像印象笔记这样的工具,要做得好得多。在这个可搜索性上。那印象笔记的这个如果大家用过的话,知道她的这个搜索型其实是做得不好的,是不太好用的。

尤其中国的搜索能力是不太好的。

这个很多东西,你靠关键词是找不到的,更别说一些这个关联了,根本就找不到。打开这样的一个问题。然后第三个就是共享性,就是你要能你要你要在系统上的一些这个工作。如果你要 publish 出来,或者说你要分享给别的人,不管是组织内的人,还是组织机构外的人,那他是不是有很好的可分享性?这个可能也是上一代的协同工具做的不好的。在目前的一代,就是工具里面,包括飞书在内,可能我们觉得会做得非常棒的一点。

飞书。我印象当中应该是在我们的疫情期间,开始面向大众来进行发布的,是在时间节点正式推广。因为我相信,我印象当中是我们在开始用飞书,就是在疫情期间。

对是在疫情之前,我们只是很小范围的,有一些客户就没有没有对外太大力的去推广,这个可能要准确讲一下。

有人传说,这飞书原先是字节内部的自己的协同工具,是这样的。

一方面,确实飞书在之前几年都是之前两年。都是自己内部自己用的。但另一方面,其实飞书从一开始做的时候就直接明确的就是说我们不只对内,我们也要对外,从一开始就很过得去。

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

对。其实这个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因为它是有一个逻辑的。就是如果我们当时已经想过这事了,因为一个基础的协同办公软件,其实他对公司就是影响是很大的,同时开发难度其实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只对内第一招不到那么好,足够优秀的人。然后第二这个需要很大的团队。如果只对,那时间长了也养不起。

那说回来,刚才你提到字节跳动内部的这样一个组织形式。那其实我特别想问一个问题,飞书和字节跳动到底是怎样一个关系?

我觉得这个确实还是很好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从一般角度来看的话,觉得飞书就是字节跳动内部的一个自己用的工具。但如果你去看飞书,他所在的团队,效率工程这个团队他自己的愿景,是很有意思的,就是效率工程。这个团队的愿景在一开始是这么写的,叫以字节跳动为实验对象打造巴拉巴拉什么东西,比如打造飞书、达到什么这样一个东西。就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有点夸张的公司内的团队的愿景,就是他明明是公司内的一个团队,他就拿整个公司作为实验对象。对,就是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愿景的定位。而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就是飞书。在当前,它更多的是承载了字节跳动的一些东西。然后我们这就是有一些其他的公司,他可能想参考借鉴字节跳动的一些。相对比较好的管理实践、做法等等,其实用飞书就能直接感受到,直接就能够参考了解和使用到。同时,非说我们自己。因为刚才谈到字节跳动只是一个参考的实验对象,我们还有更就是更多的一些优秀的客户。然后他们的一些跟我们不太一样的需求,也,我们去把它融到了飞书里边。

需求再返回来,再回馈给其他的用户。

对然后其他的一些客户,他们可能有些需求是和另外的标杆客户很像的,但是和字节也不像。对,所以说飞书这也是这样,随着客户的变多而不断地滚动,适合了更多的优秀的客户。

其实就是客户的需求,为其他的客户来服务。

可以这么说是吧。对,可以这么说。

我们有一点像飞书的一些功能的小白鼠。就是很多功能在我们推向市场之前,会先在自己内部去内测。然后测完没问题了,我们再推给外部的用户是对对。

还有一些客户说,你们在字节跳动内部会不会有些功能是指是对内不对外的。我说,我们只有那种还没有测试好的会不对外。我们所有内部测试好的功能都会对外。

而且你们的那个运营同学也特别有意思。然后有新的功能总会跟我们讲,你们要不要试试这个功能?对,有的时候会这样是,其实感觉字节跳动整体来讲,它的基因是一个 to c 的基因,它推出的很多的应用其实都是面向最终用户的。那怎么想的?其实对我们的感觉来讲,我们再想想自己,如果推出一个 M 的话,如果我们把这个协同工具,我们就姑且叫AM 。那如果他推出一个 M 的话,应该是首先做一个面向 C 端用户的一个聊天工具,或者是一个M。那为什么我们选择了面向 B 端,面向企业做了一个企业协同的工具呢?

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说基因角度,其实协调动是一个蛮有意思的公司。当我们只有今日头条的时候,大家说这家公司特别技术。然后当我们有了抖音的时候,然后大家说这家公司特别强化推荐。然后后来我们又有了越来越多的,比如说教育、英语,大家说这家公司是 to c 的。然后现在我们又有了飞书。对。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说,这个基因是这个,对对自己的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

对,所以其实我们公司是一个比较,成长的,一直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这么一家公司。然后在提升自己的这个过程。其实,飞书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的。刚才谈到,就是说,在最开始几年,飞书是对内的,就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做一个飞书,是因为我们觉得就是公司发展,怎么把公司发展的好,这件事情要花很多精力。然后其中工具是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折腾。

这家公司的工具,包括飞书和包括其他的工具。我们都花了特别多的精力去做,所以为了就是飞书,一方面是为了要把字节跳动本身发展好,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很先进的一个工具,去做。同时为了把飞书做好,然后我们也是很认真的看了这个市场。然后这个市场我们认为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潜力的市场。对,然后这边从就是这块市场,从整体来看,其实并没有。这么市场上来讲的话,就是很优秀的工具,其实是缺乏的。

这也是我们当时面临的问题,就是在国内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当时选择在疫情期间,把这个产品推向公众,有什么考虑吗?

是的。

其实当时也是有基于社会责任,这一点就是我们当时开始,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低调。然后后来因为疫情期间,突然有很多公司,它确实需要远程办公,而且就没有时间去那个,去深入的去研究。所以我们快速给大家介绍这个产品。

在推我们的飞书的这样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因为毕竟它是一个面向 to b 的这样一个产品,它不是面向最终用户的。那这个时候,企业一定会提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推飞书,软件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会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我们可能再推一个,我们不仅在推飞书这个产品,我们更多是在推飞书背后的一些理念。比如说我们对于协同未来工作方式的理解,我们对于组织管理的一些理解。所以这个其实是需要大家可能一个是对这些新的工具和理念有一定的这个接受的意愿。

然后就是你觉得哪些企业更愿意接受。飞书从一开始。

我觉得最早的可能是一些理念比较先进的这个企业家,还有一些年轻的用户,会非常喜欢。

就类似于像海燕老师投资的这些公司。真的是这样。

我总觉得是不是?给我一开始的感觉,我觉得飞书是变相一个创意团队,创意团队是吗?

就是做内容的团队。对。

尤其像我们,我我们可能也是第一批用的。对。

我觉得其实飞书适合很多类型的团队,创意类是其中一类,因为创意类团队往往会需要一个内容协同的工具。然后不管是我们的文档,包括会议等等,会就是刚需。对,然后可能不同的企业类型,对于协同的诉求也不太一样,就每个公司的场景都不太一样。对,然后可能我们还遇到一个阻力,就是大家往往都已经在深度地使用一些其他产品,所以就涉及到一个迁移。然后往往是这个员工都比较的,就是抗拒与这个新的工具。对。但是我们其实有非常多的标杆客户,都是从其他就重度之前重度使用的产品迁移过来的,而且很多公司他们迁移的事是比较快的,就下了决心,之后很快就可以迁过来。

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市场上的那些著名的产品,我们都曾经是深度用户。

对,为什么我问这个问题呢?其实我总觉得,在一开始发展的这个早期的用户,其实是决定了这样一个产品的基因的。飞书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可能市场上也当时有很多的协同工具。我总觉得,这些工具可能更多的是为老板开发的,而不是为业务本身,或者为业务赋能本身来开发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说我也曾经问到他们为什么你们会这么做?他说推企业协同工具最主要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动,就是老板先认可这个东西,我在里面有一些管理工具,能够管到员工,我可能会更好推。在这个过程当中,突然飞书出现了。我就发现,它是面向一个写作的或者面向提高沟通效率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仅仅是面向管理。那这个是你们的刻意为之。还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可以的。原因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觉得随着旧时代发展,就是比较早,比如说再往前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工业化时代当时出来的管理理念是。从上到下的管。对,当时比如说最经典的比如一个流水线,工厂是吧,那流水线对是的。

我们从跟工业革命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一个管理习惯。

而这些东西其实至今还是很常见的,就因为这一套东西很成熟,他的方法论以及工具都很成熟,所以大家即便到了今天做很多事情,做很多工具,系统还是习惯于这样做,但是习惯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对的。但后来随着这种知识,经济其实很明显,比如说就是咱们现在录的这种录节目,这些事情靠管是管不出来的,他是要真的要靠激发每一个人的这种工作热情、内心的想法。然后这个时候怎么弄,就得让每一个人在工作中觉得比较爽,然后被激发,这样才能够做得好。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纯靠管控是很难做好的。

其实我觉得管理不等于管控,对对,就是我觉得其实飞书是能够帮助这个企企业的管理者做一个很好的管理。

其实,管理非常是一个很赞的概念。

对,你有不同的管理方式。管控可能是更适合工业时代的一种,对它强调控制,比如说你要每天去打卡,计算工作时间,然后我用你的基建去衡量工作等等。但这个可能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不是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对。然后而且可能大家之前会觉得老板和员工是站在对立面的,对立的,但其实他们是站在一边的,老板。其实希望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更多的潜力,然后也希望有更多的协同。

比如说举个例子,就是因为我们是投资公司吗?大家知道华盛在用系统之后,其实比如用 dlog 系统之后,也有一些同行大家享用。其实大家问的这个最多的问题会是什么呢?就是说第一,这个有没有权限系统?就是大家对于权限系统比较看重,是的大家都很在意,比如说哪些信息是哪些人能看见的那个,是不是所有人能看见所有的信息?

就觉得就是管你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后面其实大的就是一种这个一些,这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比如说你的协作系统会不会带来这个信息,在组织机构内自由流动的问题。这个自由流动的问题,可能大部分人不一定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或者认为天然的,会觉得这个事是有障碍的,是不好的。对,但其实我们自己的城市就说第一,这个让所有人看见所有信息不是一个大问题。那那个这是那么几年实践下来,这个肯定不是个大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协作系统,用得好的一个前提基础。就是你尽可能的促进信息在组织、机构内的透明化和最大化,这也是一个这个可能。

飞书也所倡导的这个关联文化之一,我也说一个这个跟飞书团队,或者跟自己整个团队这个打交道,感受,就是能理解这个,我我们对飞书的企业文化的带来情话的影响。因为我过去只认识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的一个小朋友,这个就是一个小伙伴,真人是一位考部门。对,但是现在人士,他们几乎所有人了,当时只认识一个的时候,但我的 POD 我们 polo 不是挺多的,现在上百家photo,但是凡事要跟字节跳动里的人合作,因为他们比如说也想通过股东去找一些字节跳动,她们有要发生一些合作,不管是各个业务线,都有可能有合作。做游戏的要跟这个字节跳动的游戏部门对接一下,这个做文化娱乐的,要跟他们的相关的部门对接。那还有比如说有广告业务、教育培训业务的,也都有要去对接的对吧。

然后,我每次去问我认识的那个唯一的这个小伙伴,他总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把他们团队的人找到,很快就给我拉个群,介绍给我,我就对接给我的 portfolio 就这个事发生过好多次,这个是我跟其他大公司打交道,从那他们没有的种种体验。实际上,这个小伙伴,你想,自己有超过十万人,这小伙伴儿,它不太可能认识他们所有部门的所有的关键人,是他怎么做到的呢?他实际上就在他们的这个他们自己内部的飞书上去聘这个人就好了。他这样的话,他很快就能把这个直接负责人找到。而且能联系上,他能立马对接过来。我觉得光这个事儿本身,促进了自己整个跟外部七七的合作的。光,力量就是很厉害的。我在其他的任何的这个大公司,都没有看到这么高效的,这个能能能很快聘到试试某个人负责的这件事情。我是我想,这个也是开放的力量之一,他们的一个这个我觉得他们的一个文化就是要保持神秘,他们来讲就是内部的神秘感很重要,就是这一个什么事儿,谁负责和谁干了,干了什么工作量。

是因为很多大公司们都讲非常头疼的问题,是部门墙吗?

这个事儿可能在有些传统的机构里面,大家认为这是应该保持一些秘密或者神秘感,或者不想被这个外部干扰,还是怎么着?反正,总而言之,那个都不太透明。

有没有一些早期用户的故事?迁到飞书,或者在使用飞书之后,你们感受到他们的一些变化。

我觉得在疫情期间,我们当时开始宣传,有一些客户就很快的开始用,有个客户告诉我们,他们真的把办公室推了,然后他们真的就远程办公了。他们说生气了。

就是因为一会也可以讲我们用飞书的一个故事。我确实觉得,如果这个飞书能够被很好地用上,而且其实我觉得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团队人员的。对,最这样一个协同工具的接受度的问题。如果这些点都能够卖纸上的话,确实,飞书是可以完完全全去组织一个去中心化的团队的,或者是没有办公室的一个团队向疫情期间。

我们公司自己就是像去年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所有人都在家办公吗?我们自己其实没有觉得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我们本来虽然是就是,虽然是在办公室工作,但是因为电脑也好,手机也好,都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工作。所以我们经常自己比如说或者在出差,然后或者在路上,或者在咖啡馆也都正常工作。

大家好像不是特别关心其他人在哪,包括我们开会,就我自己感觉我们绝大部分会议就是至今绝大部分回忆,好像都有人是远程远程拨入的,而且我们在会议室里的硬件,在设备上和系统上也是你不用管,有没有人远程拨入,你就开就好了。然后有有远程的人,他自己加入就好了。就是不管是在会议室的人,还是远程的人,好像大家没有什么额外要操作的,所以就非常流畅,非常。对,非常自然。不像我记得我以前早期的时候在外企,当时用视频会议系统说,如果这个会议室视频会议提前要告诉大家,然后会议的提前几分钟,一班 it 会过来 setup 系统往往会议已经开始了, 5 到 10 分钟的系统我还没弄好,对。

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场景。

对,我们现在能做到基本,每一个所有的会议室都有视频会议的系统,然后我进任何一个员工,就可以一键发起一个回忆,不需要任何 it 来调试这些东西。对,包括疫情之后,我觉得我们有的团队觉得效率反倒是提高了。对,反而觉得不需要办公室。对,但我觉得其实远程办公绝对不是把线下的办公方式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就是你还是要对线上办公做一些特别的优化。比如说远程办公,大家会觉得会特别多,就从早到晚都在开视频会议,然后就会特别的疲劳。这个其实就是大家与原来在线下的时候,习惯了这种同步的沟通是,但其实你放到线上之后,很多同步沟通要变成异步,比如说用飞书的文档去说一些事情,然后直接通过评论的形式来异步沟通。这个在国外的一些像 git lab 这种全员远程办公的公司已经实践了很久了,比如她们内部的一个沟通原则,就是能书面沟通的,一定不要口头沟通,否则他们做不到全员远程办公。但可能很多中国公司还没有这种习惯,但可能也没有合适的工具,让大家养成这种习惯,所以,就用了飞书之后,是可以改变一些工作方式的。

对,这个在线协同让大家有了有点类似于 IT 行业的异地多活的感觉,给了一套备份系统一样,所以就不用担心万一物理场景不能进去了,工作会断线对吧,这个完全就没有感觉了。

你用了一个好专业的。

确实已经给大家带来很多改变。而且提到这个远程协作的话,其实我也有一个对飞书比较深的体验,是在于说。我发现飞书的在产品设计当中,其实它就已经避免了这种东西,我还要离线去用的这样一个可能性。就像刚才谢欣可能也提到了,就是我的。在线上和线下,我要用到的同样是一个文档,其实它所代表的这个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这个文档存在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线下,我还要把这个东西打成纸质的,给老板签字,或者要给其他的人展示,但是在线上的话,可能就不需要这样去做了。比如说我可以举些例子,不知道我举得对不对?可能解行来帮我来纠正。比如说我在用飞书去写文档的时候,我会发现,她不能很完善的,或者是很完美的去排出来一个可以打印出来的版本。

对,这个我也说一下,就是我们很多东西我们强化一个,哪件事情哪个点更重要。并不是,我们说我们对于打印时,我们没有认为打印是不对的,我们只是说我们不为打印而优化。因为绝大部分的文档其实大家是阅读看的,在手机上,在电脑上、在 iPad 上去看的。所以这时候怎么样在手机在电脑、 iPad 上阅读更厉、更理想、更友好。我们觉得是比打印更重要的,而且打印出来之后,会丢失很多信息。对比如说我现在看到哪里有一点疑问,我就直接评论就好了。那我一旦打印出来,我怎么评论。

而且很多用户用了飞书文档之后,会问一些关于导出的问题,比如说能不能导出成一个 word 或者PDF,就我们的确提供了这种导出的能力。但是我会反过去问说,为什么要导出它。可能就是说我是为了分享给外部的某个合作伙伴,那我就是飞书文档,其实直接就可以被分享到外部,就是我们是提供的一个链接,对提供一个链接,这样你对权限的管理也更完善。然后你还可以实时去更新,它的表达形式也更丰富。然后你在各种社交平台也都可以转这个链接。所以可能大家很多时候就是没有适应这种新的云端办公的方式,其实它都是可以玩完成这些场景。

对,因为我觉得云端办公可能不是一个方法的改变,而是一个思维的改变,工作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改变。

是。或者一个工作文化的改变是这样。对,你要更透明、更开放。

对,还有一些飞书的小功能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比如说在视频会议的时候,我会发现在里面是有虚拟头像的,但是我总感觉,可能在一些娱乐向的聊天工具里,才会有这个东西。那你为什么会把这个东西加进去呢?

虚拟头像,我们觉得是因为有的时候大家在视频会议上,出于各种原因,就是大家的视频会议上不太想开摄像头。然后,所以我们就是先做了美颜这样的,因为我们这边打开摄像头,会有促进沟通,做了美颜。做了美颜之后,我们又做了其他的虚拟头像,比如说一些纯粹很娱乐化的,比如说你可以弄成一个卡通形象,一个感觉。我们确实有些人把自己的头像变成卡通形象,你也同样可以眨眼睛,张嘴摇头,跟你真人动作是一致的。然后后来我们干脆做了装饰,比如说可以虚拟的一个领带,虚拟的眼镜,虚拟的帽子,而且我们那些小装饰做的还挺真实。

有一次我就带了一个假的眼镜,然后开了一会,我问他们,我说你们注意到我的眼睛是假的吗?他们说,我没注意到,我以为是真的。我们想用这个来,我觉得以后,也许大家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得特别好,我觉得就是如果做得特别好的话,因为大家可以用这种虚拟的形象,就避免了你在家里边可能还要再梳洗。

然后收拾一下。其实是为了降低大家来参与这样一个视频表达的这样一个门槛,或者心理压力。

是的,同时还有一些卡通、甚至动物,就增加一点点的娱乐性和活跃度。

对,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一直在想,怎么让线上会议的体验可以超越线下的体验。线下大家在一个物理环境开会的时候,他,虽然我们可能这个沟通起来更方便。但他其实还是他没有办法做到线上的这种虚拟的表达式是比如说我,你觉得说了一句话很好,我想点赞,我,没有办法给你发一个 emoji 或者我没有办法把自己变成一个卡通形象。是然后包括我们现在比如说我们的虚拟背景功能,很多客户会把它做成自己公司的一个品牌宣传的途径,然后我自己也会直接在我的虚拟背景上,添加一个招聘的二维码,就这样,跟我开会的人可以直接扫码获取。就是我现在在招的岗位,那这个在线下是没法实现的。

是。对。这个我也来说一下。就是我们认为,视频会议并不纯粹是把远程的人拉到一起,而是说它可以基于一个电子的数,这种数字的介质能够提升这种沟通的效果。比如说我们有海外的员工,然后我跟他沟通的话肯定是用英语。但是英语我也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会把实时字幕打开。是这样,我就能看到他说的东西,有时候有词,我没听懂,我就看一眼字幕。后来我也发现这个东西不仅能用于英文,我跟中文开会的时候,我也打开实时字幕,有时候稍微走神了那么几秒钟,对,我就不用问他到底说了什么,我看一眼。

对,这个时候有听不清的,我可以看一下,我也是这样。

对。

我觉得这个字幕能力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特性,我现在感觉到。而且后来飞书又做了飞书妙记。对这样一个功能,也就是我可以把整个的会议记录都变成一个文字的形式来整理出来,对。

就是我们发现如果你错过了一个会议,在以前的话,可能别人会发给你一个小时的录像,对,要不然就特别长,要不然就没有什么用。

就没有人有时间发一个非常简单的会议纪要,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对,然后大家也没有去看,而且你也不知道这个里面哪些东西是跟你相关的事,你关心的,你没有办法很好的快速定位到。然后妙记,其实是他把这个视频的录像和自动转成的文字结合了起来,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用读的形式快速浏览。然后可能一个小时都会十几分钟,就能快速的掌握。然后,你还可以通过搜索压、倍速播放等等去定位到你关心的点就是谁说了什么。

而且它能自动地把这个参与会议的人的角色分出来。对那个妙记。

我也说一下,我还是特别喜欢用这个功能,因为我觉得它不单纯是说把会议录制下来,它能提供一些新的工作的可能性。因为我自己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事情想跟我的团队说,你想假设,我们是用微信讲,因为那些事情,我不想把他打字打下来,因为东西太多了,打太慢,如果我给他发 5 段 60 秒的音频,大家觉得哇简直太可怕了。所以这时候,我会打开视频会议,我开一个人都会。然后我把这个一个人的回忆录录制下来。我讲个 5 分钟、 6 分钟,然后他们收到的是大文字,可以阅读的视频,所以它看文字就行了。个别地方他想在直接看看,我说的是视频,他就点到文字那去看了一小段。所以这个我觉得是我现在有时候会这么工作。

它也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沟通的可能性。

就相当于,我们把创作和沟通这两个场景是打通了。因为会议以往,大家觉得是一个沟通工具,但它也可以成为一个创作工具。

对。在哪个时间点,你觉得你们的从 0 到 1 已经完成了,因为我发现飞书成长的真是很快的。从我们第一次聊飞书,就是聊疫情期间的这个大家可以回听。我们这期节目其实是聊疫情,期间工作方式也要改变。那个时候我们开始注意到魏叔子,注意到飞书,再聊飞书,一直到今天。我觉得这个增长真的,我们是目力可及的。最起码,从外部来讲,目力可及的是非常非常快的。

我觉得我们去年就是世界对外介绍了之后,然后我发现有一些就是还蛮有影响力的人,他们自己主动开始对我们的产品进行了称赞,主动帮我们宣传,关掉它。宣传推荐完了,他也不告诉我们。然后是我们后来得知谁用,他说谁谁推荐的,谁谁推荐的。我们这个时候突然觉得就是产品已经达到了被市场认可,然后并且开始有自传播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是达到这个状态。

因为就跟华春当时要下定决心把软件用好一样。对,其实越是年轻的公司,他要在生产效率,或者生产方式上,要超越上一代的公司,它可能也有非常强的动因,去把类似于飞书这样的工具用好。

所以弯道超车,从工具上我们可能也要超车是吧。

对,就是人均效率要比上一代要提升,实效要高。

其实可以说一下我用这个飞书的体验。刚才说了这么多。我们当时其实最早用的是及思维,就是 google 提供的这一套的协同办公的工具。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觉得可能两三个人、四五个人来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人多了之后,我们就要帮助所有的人来解决去访问及思维的可达性的,要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大家才能用。

好,这个事情其实会变得非常头疼,因为我们的主播可能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不仅仅是在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没有问题。但是在其他行业里,确实,如果让它很好的把它,流畅的,用起来是挺大的一个门槛。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也找了很很多很多的协同工具,比如像刚才海燕老师说的是什么,比如说一些其他的 IM 工具也用了很多。但是我们会发现它整个的账号体系它是一个割裂的。就我们没有办法把它很好地去协同起来。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飞书出来之后,为什么我们第一时间会用飞书?其实是我们觉得他没有这种割裂感,你们是在把所有的服务力图把它连接起来,变成一个能力,是吧,服务串起来,变成一种能力。那这个是我们觉得,整个的产品价值观,能够符合我们团队的一个需求,再有一个就是一个交流的感觉。

我觉得也试过其他的软件,其他软件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他可能更关注于空,而不是关注于我给管理赋能,我怎么能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在这个时候,我们因为本身像津津乐道这边也是一个创意型团队,那主播可能分布在全球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觉得我需要打卡吗?现在不需要是吧,我需要很复杂的流程管理吗?可能也不需要。我们有一个多维表格,把这些事情我们组织起来就可以了。但这时候我们觉得,飞书可能更强调于平等,而不是管控,所以,这是我们选择这个飞书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后来我们也发现,在飞书里面,慢慢的去多了一些生态上的整合,就是现在我们也有应用市场,让我们工作台那个界面,我可以添加更多的应用,我们也发现更多的我们以前耳熟能详的一些应用被添加进来了。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是不是有一些在生态上的考量呢?

是这样的,就是因为飞书,毕竟我们只能,不可能我们把所有事情都能做好。是其实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用的东西,方方面面,即便是自己字节跳动。至今,我们在内部做了很多工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还在使用非大量的第三方的工具,是你们也在用的。对,就我们至今都是对,我们并不是说好像是不是什么都自己做,并不是我们一方面做了很多,一方面用大量第三方工具。因为从一个整个企业界要用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很多的东西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我们并不擅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对于任何一个公司,你都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做起来。所以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更像一个底座一样。对,我们把这种最基础的沟通的能力做全,然后把这种一些 API 做到全,然后各种来提供的这种开放平台的可能性。我们提供各种能力。这样的话就是第三方的应用可以在上面能够和看上去跟第一方应用差不多,就能够体验很好。

所以是不是也通过这样一个功能,帮助第三方提高了这种获客的可能性呢?

其实是的,也有帮助的。

因为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应用我们想用,但是因为账户没有办法整合起来,我们也就不用了。

是对,我们自己以前也遇到这种问题,包括用的一些海外的,很著名的公司的产品。然后我当时有一个产品,我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怎么找到我那个密码。

对,其实让这些应用跟飞书打通之后,不仅仅能解决这个登录和入口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深度的集成,比如说你的所有的提醒,可以直接出现在飞书的消息里,或者你可以直接去艾特他的一个机器人,然后去做一些这样的交互,然后相当于是把一些第三方的能力跟飞书作为特别好的打通。

对。

因为所有的企业使用的产品,它一定要跟日常的办公和沟通结合起来,它的使用体验才是更好的。

当然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里我可以涂涂飞书的槽。第一个就是其实我们最常用的一个功能是离线网盘,这个功能现在其实一直是没有的,这个在产品设计当中是有一个什么考量,就是可以把它放在后面去做。其实我记得在你们建了一个人,人都是飞书产品经理的这样一个群,我其实在这个群里提过这样一个需求,因为我们会发现,比如说在我们做博客的过程当中,大量的文件是需要离线共享的,比如说音频的工程文件,这个时候我是不能用文档的形式传上去的,我必须它能够把这个所有的文件同步下来,在本地编辑,然后能够随时的同步到云端,别人能够下来。但是这个功能一直似乎是没有,这个是在产品角度有什么样的考量,就是还没有做好,看来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对。

但我们现在是有云盘的,就是虽然没有同步到本地的,还没有同步到本地能力,但是其实是可以存到那个对应控件,是对的。

但是其实我们更希望的是把它同步到本地来用。再一个就是邮件功能,现在可能还是比较弱。

对,现在邮件功能还不算太强大,是,我们其实也做了一些比较高阶功能,但是因为邮件整体就是这类产品太成熟了,其实很多用户已经是邮件的比较高级的用户了。

是你觉得他比较成熟,还是你觉得邮件是上一代的沟通方式,刻意的在飞书里,忽视她的一个存在感。

是这样的,就是我们没有刻意忽视,但是确实从优先级上,我们是先把。显然是我们先把这种基于消息的沟通,我们就是做的更完善。邮件是后做的邮件。我们认为它虽然使用量比例在下降,但是它还会一直有。

我们也注意到,刚才我说的那个人人都是飞书产品经理,大家在里面可能非常活跃这个圈子,我发现有没有一些 feature 是根据他们的提到的建议或者一些需求来调整这种优先级。

其实还是挺多的。

对,举几个例子呗,我现在要继续贡献内容,因为我们是有同比的,里面也非常非常的活跃。

我说实话,我现在一下子说实话,倒没有太记得准,哪些是来自这边,但是,我自己也经常看。

就我们还是非常喜欢听那个客户的声音,比如说我们有很多的企业家在使用吗?像理想汽车的理想,非常喜欢飞书,然后他自己是 iPad 重度用户。然后之前他之前就跟我们说,非常喜欢飞书,但是是 iPad 不够好,然后他觉得差就是比电脑要差一些。然后我们就花了一些时间去优化这个 iPad 的体验。现在那个 iPad 版飞书,应该就是 iPad 上最好用的一个协同办公的工具,就是体验有非常大的优化。

对,因为我现在也是大量时间在 iPad 上去用飞书。我会发现,在最近几个月,它的这个迭代是非常快的。

是。

就是苹果官方也给我们推荐了一下。

确实是这样,因为有很多的这个协同工具可能在 iPad 上就是一个大平板,而没有经过一些专门对大屏的产品上的优化。对,海燕老师能不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我觉得投资机构其实蛮有意思,一开始其实你也聊了,就是投资机构去用这个协同工具,其实它有更多不同的这种伪度上的需求。比如说你们可能更是一个异构的这样一个组织形式。再有一个,你们可能是有很多跟 buffalo 要去写作的地方,那这一块你们是有这样一个想法。你既然作为一个怎么讲协同工具用得最好的投资机构。对。

首先就是我们自己在这个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软件的中,和自己用软件的过程中,的确还是有很多机会的。第一,就是大家是不是愿意用公有云的产品,这个是投资和投资行业的人。他问这个锁头的软件公司,或者说这个整个行业的一个问题。你像协作工具怎么来说,要用得好,它一定是基于过基于公有云的。因为它不光是一个组织内部的协作的问题,那组织内部可以通过私有云去解决。但是组织之间,或者说这个组织跟外部的协作怎么去达成呢?那所以我觉得大家愿意用公有云的产品,肯定还是首先是一个这个 man set 改变这个 MT 的改变其实也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完全去完成。就是我们其实一直是 sars 的这个坚定的拥护者,就是我们觉得因为你们本身也投了很多杀死。对,就是因为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特别特殊的原因,比如说 complaints 的原因的话,那肯定是推荐大家都去用 sars 软件。我们自己曾经也是看过试图自研的这样一类产品。

但首先,自研当然不一定能找到最好的团队,是企业自己在做,自己要用的。

是的,我们的同行也有同行在自研自己的 dlog 的这个系统的。那首先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很大的一个非专业的机构来讲,我们不太可能能把自研这个是做好事。第二的话,这个持续的迭代升级和持续的运维也是一个很重的工作量。所以我觉得这个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讲,如果不是这个专业的,有专业的研发团队的话,或者是因为有主业所用的专业研发团队的话,肯定用公有云的这个产产品,肯定是最好的选择。然后第二的话,就是我们自己对于协作工具的一些想法,就是说,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把这个一个 30 的团队不算太大的一个团队,而相对来讲,也是这个比较年轻,教育程度比较高。然后,互联网各方面的产品工具用得比较好的一个团队,把他们赶到协作工具上来,也是花了这个将近一年的时间的,所以把这个一个工具用好,本身,一个协作工具用好,本身也是一个,也是也是一个挑战和一个过程,需要改变每一个人的这个工作方式。但是改变完之后,同事们说的体会,就是,我们在用之前,可能我们认为写作工具用起来有一二、三这样的好处。但是用起来之后,大家会发现有很多隐藏的好处,是我们之前根本就没有想象到的,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大堆的好处对吧。所以我也期待大家都能把这个协作工具能好,用、更先进的这个生产力,去武装自己的工作。

我就感觉饿这些协作工具或者企业要用到的这个在线工具,其实更像是去打仗的武器。

是的。

如果这个枪不好使,其实你能打仗,你还是能打,但是你显然会要落后别人一头。是的。这个确实是挺典型的一个例子,然后扎上有没有一些企业?刚才海燕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些企业在部署的时候,说,你有没有私有版本?我要私有部署一份,也有一些,我相信肯定会有很多。那你们怎么跟他们去解释这个问题呢?

我们确实也遇到了这个,我们也蛮能理解的。我们一般会先劝他们。

劝退。

是不是切退就是说我们会劝他们用 SaaS 的,因为就是很明显 sars 是一个更大的趋势。而且基本上各种更新的,然后更先进的东西都是先出现在 sars 上。然后但是有一些企业可能他就是我们这里面情况还是暂时的,原因在对,具体分,有些他就认同了,然后他就迁过来,有些他还就是还是接受不了,就没办法,那就那就是私有的。

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飞书在这个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上做了哪些努力呢?

其实我们做的还蛮多的。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实际上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每一个用户的关心的问题,对。

即便在我们在字节内部,有一些新加入字节的员工,他以为我们公司自己是不是飞书团队能够看到我们公司自己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可能敏感性要低。但事实上,我们什么都看不了,就是我们世纪从流程上又从系统上,我们去防范这件事情。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图B座投 B 的公司,你最基础的对你,你如果你如果把这个点破坏了,你投币,你就没有办法做下去了。所以确实是我们有专门的安全团队,然后有专门的这种合规的团队。然后包括我们就是全球的这种恶、法律相关的团队。因为各个国家的这方面还不太一样。比如欧洲的 GDPR 以及有些国家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要去,就是确实是花了很大的精力,然后包括我们去做好之后去做各种认证。对。这边话经历还是蛮大的。

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数据安全,我相信,尤其是一些大团队来讲,它肯定会更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对。刚才聊了很多飞书本身的这些产品的特性,或者你是你们的产品观。那谢欣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对,办公协作工具的未来,你是怎么看的?他未来会是怎样一种形态,或者未来,你们希望飞书会变成怎样的一个系统,或者软件。

我们自己认为就是办公的这样一个基础的工具,其实它会有会被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接受和认可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我认为工具对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因为用的工具不同,因为它工具本身都定义了很多功能和可能性和做不了的事情,所以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一个团队的影响,对一个公司的影响其实是很直接的。对我们拿一个最直接的、最最直接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假设一个用 IM 沟通的企业和一个用 email 文化沟通的企业,它们两个在市场上竞争。那显然 IM 沟通企业反应速度要快很多,很多会很多。就是这里边,其实当你选择工具不同的时候,他已经决定了一些事情。所以我们觉得其实这些事情就是这些作用可能会被市场上的企业逐渐接受他。这个过程,我们自己是很有耐心地对他说,过程相对比较慢。但我们认为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知到这件事情,大家会越来越认真的,然后认真的去选择工具,并且会重视到工具。然后我们希望自己的能够提供基础的、通用的这种服务,然后让大家真的因为使用了更好的工具,而是让企业真的能够组织建设,发展得更好。

对,所以我们飞书自己也做了一档播客节目,叫组织进化论。其实大家如果想知道关于工具如何赋能组织管理这件事情,我觉得大家可以去听组织进化论。这档播客其实它里面讲的更多,而且你们会请来很多的你们、真实的用户,来分享他们的一些体验和感受。

对,这个节目上,我们每期会请一位优秀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这个飞书团队的同事来给大家讲我们对组织、管理等等这些思考。对。

我觉得这期节目也算是我们和组织经论的一个串台,也推荐大家去。如果你对工具赋能组织这件事情有一些想法,或者是想了解更多,那么,我觉得大家可以去听这档节目,去讲,他可能会讲得更加细节一些。对,今天我们这档节目,更多的其实是在讲我们协同工具的一个产品进化论。对,然后具体组织进化,其实还是在那档节目里面,会说得更多。

对。然后说到这个未来进化的趋势,我觉得很多时候要看未来趋势,我们可以找到年轻人,就是看年轻人喜欢什么,往往可能代表未来会救市的一个大事。然后反正我是看到我身边年轻的朋友,都特别喜欢飞书,我觉得他特别符合,就是像还是符合年轻人对于平台的一个追求。

为什么呢?

我觉得年轻人,首先它是 digital native 就我们生我们没有接触过一个没有的世界互联网,所以这是用互联网办公。对于我们来说特别自然的事情。可能一上就上手会很快。然后包括对于一些新的产品和理念,接受度会比较高。对,而且大家会觉得,在虚拟世界的这种沟通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

对,然后是不是飞书也提供了这样一个在组织管理当中去权威化的这样一种可能性。

我觉得是一种新的管理形式,就是从管控到激发的一种进化。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九 、零零后步入职场,其实大家希望了解工作背后的意义,然后有这种认同感,而不是单纯的就是干活,去执行指令。对。

未来的办公协作工具,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觉得,未来的工具,应该是能让每一个人真正地发挥出它的潜力和创造力,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就是他应该是能够激发创意的。

对,他应该是一个创意工具的一部分。

因为我觉得未来的一个趋势,就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变成他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对,因为我们从工业时代进入知识时代,然后未来会进入 AI 时代,然后可能人的越来越多的工作和这种非常简单重复的工作,可能有一些会被 AI 和机器去取代。那人做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会是思考类、创造类的这种。那这那可能未来的工具需要能更好地支持这一类工作。

海燕老师怎么看呢?你们好像也投了很多面向未来的这种公司。

既然是唱响吗?我现在不管他能不能实现,就是先畅想一下这个或者多久的未来时间。然后我自己对未来的这个学习工具的期待是这样子的。第一,在在输入输出信息方式上,应该会更多元、更自由,也更迅速、更快速。那现在的这个协作工具,还是靠这个文字输入为主,文字输入然后大家通过文字的方式在协作,那么接收和信息接收输入和接受的方式还是文字为主。那如果日后的话,可以用更多是多种的方式去交互和输入,和这个信息就会更好一些。那我们不管是音频、视频还是甚至通过手势,可以畅想,就是希望信息的输入输出方式会更自由一些、更多元一些。然后这是一个这个对于未来的,一个想象另一个对协作工具的另这个想法的话,就是他能不能更智能一些,就是我们自己过去的话,比如说,有些法律文档,或者一些也也有一些作业文档会存在信息系统里面。目前的这个搜索方式还是靠比如说我们。比如说人脑子里面想起一个什么事儿,然后我主动去检索或者搜索。那首先大人搜索本身可以更好用一些。那那个本身对这个全文检索能力,或者是甚至视频和音频的检索能力也要更好一些。

之外的话,如果这个系统能根据我们的一些信息输入,能有一些自动的一些这个非 back 能力和这个给给团队一些 feed bag 或者一些提示或者这些信息关联。所得来一些结果的结论的话,可能对我们也会更有帮助一些。

对,这块我可以快速补充一个我们近期的功能,就是以前我们讲搜索的时候,都是人找信息。对,但是终极形态能不能是信息找人?就是说我在看这个信息,他自己就推过来的,不用我刻意去找。然后我们发现企业内部有很多的缩写术语,然后大家看不懂,还不好意思问他其实非常有意思。

你们推出了一个知识库的功能。

对,就是知识库,它可能是一个文档的组织形态。对,然后我们这个功能叫企业百科,也就是说我们在组织内,大家聊天,或者文档里出现的各种缩写、术语、黑话,就都可以直接被标出来。然后你鼠标放上,就像词典一样,会有一个解释,然后这样就可以了。

什么叫赋能,什么叫抓手。对。

就是是一个翻译的作用。

这个挺好的。我觉得。

对,这样就基基本上实现了知识。找人,就是你在沟通和协作过程中,这个只是就找到了,就冒出来了。

对。还有一个最后一点,其实我觉得未来有可能自顾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一种。工作形势应该叫做看现在我们很多的主播,包括给我们去贡献。技术方面。这个支持的一些同学其实都是以自雇的形式,就是 freelance 对 freelancer 通过自雇的形式来做这个各种各样的事情。它可能不仅仅是有一个老板,他可能有 N 个老板,或者你可以说他没有老板,自己就是自己老板对吧,这都无所谓。所以,项目这个会不会将来,这个项目其实是由协作产生的,而不是由组织来产生的。有没有这样一个未来的可能性?就是我觉得这个可能协作的单元可以。白色单元可能会变的粒度更细。

对,我说一个跟这个不太一样,但是很相关的一个东西,就是公司内部的借,公司内部的团队边界是什么?

这可能核心是一个对边界的,这是。

其实比如说像我们公司,发现群是很重要的一个边界。对,而不是纯粹的看组织结构。然后一个群一个项目组。其实很多时候反而是一件一个组,一个内部的这种小单位的一个边界。而这个边界,它和原本的组织结构比,就是非常灵活。你组织结构,你不能天天说把这个人调来调去,这人受不了。但是你把一个人拉进一个群,这个动作大家是很容易接受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组织形态确实会灵活很多。

而且有这样,在线工具的赋能可能会更加灵活一些。比如说你有文档的血统,有日程的协同,可能这个形式就会多样化一些了。而且我觉得就是飞书,现在我也要吐槽了,又要继续吐槽。就是现在被说的多组织的知识能力似乎还是不是特别好,这块刚才在一个组织里,那另外一个组织来的消息,我是收不到的,只能有一个红点。

是的对。对,这个确实是还没做好,我们现在就是现在正在的正在努力改善。

对,我要帮我们听友问一下,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是我们很多人都在问的,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主播和我们的志愿者,其实他在飞书里不止有一个组织,可能有津津乐道,这个组织可能还有其他公司的组织,大家会发现,它切换起来是非常复杂的。行,那今天非常感谢谢欣打扰。然后还有海燕老师能够抽出特别宝贵的时间,因为紧接着他们后面就还要出差,还有其他的灰。然后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有这样一点时间跟我一起聊聊,飞书还有写作工具的这样一个产品进化论,也希望我们的听友听完这期节目之后,能够对办公协作人、软件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

节目最后,飞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听众大理,我们这次的经中,那里还是和我们之前的节目一样,在我们的听众留言里面来抽取,别管你在任何平台上,只要给我们留言,就有机会获得这样的听众打理。这份礼物是什么呢?这份礼物是我们飞书的限量版盲盒,一个一共有 5 个,我们会从我们各个平台的听友留言里面选择 5 个。听友,作为获奖的用户,我们会给大家寄出这份大礼。行,我们今天的这期厂长来了,也是我们和华盛资本一起制作的第一期节目。那我们先跟大家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拜拜。

津津乐道播客网络
Scroll to Top